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有 HSV-1(即 HHV-1)和 HSV-2(即 HHV-2)两种血清型。
HSV 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包括家兔、豚鼠和小鼠等。HSV 在人群中普遍感染,可致龈口炎、角膜结膜炎、脑炎、生殖道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多种疾病,在神经元细胞潜伏感染,复发常见。
两个血清型:HSV-1、HSV-2
基因组 152Kb 编码至少70多种蛋白,其中病毒编码的酶类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靶标,如促进核苷酸合成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和胸苷激酶、催化病毒DNA复制的DNA聚合酶等。
HSV 编码至少 11 种包膜糖蛋白,以单体或复合体形式在病毒复制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gB、gC、gD、gE、gG、gH、gl、gJ、gK、gL、gM。其中gB、gC、gD 和gHl 均为黏附性糖蛋白, gB 具有黏附和融合功能,gD 是免疫原性最强的中和抗原。gC、g 和g 均为结构糖蛋白,具有免疫逃逸功能,gC 是补体C3b的受体,gE/gl 复合物是IgG Fc 的受体,能阻止抗体的抗病毒作用。gG分为gG-1 和 gG-2,是区分HSV-1 和 HSV-2血清型的型特异性糖蛋白。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主要经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
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的疱疹,潜伏期2~12天(平均3~5 天),病程持续2~3周。
原发感染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将大部分 HSV 清除而使症状消失。
残存的少量病毒沿感觉轴突神经上行至感觉神经节,以非复制状态潜伏于神经细胞,并持续终生。
HSV-1 主要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 潜伏于骶神经节。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HSV 不复制,故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
HSV-1 主要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 潜伏于骶神经节。
机体在非特异性因素(如发热、寒冷、日晒、月经期、情绪紧张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刺激下或短暂抑制细胞免疫时,潜伏 HSV 被激活后沿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在末梢支配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引起同一部位复发性局部疱疹。可反复经历“潜伏-复发-潜伏”,频率因人而异。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复发性感染一般病程短、病损轻、感染局限,但可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胎盘->胎儿流产
产道感染->新生儿疱疹(死亡率50%)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丙氧鸟苷(更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