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能

细胞膜(cell membrane)或称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
厚约7.5nm,柔韧致密,富有弹性,占细胞干重的10%~30%。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

  1. 物质转运 细菌细胞膜形成疏水性屏障,允许水和某些小分子物质被动性扩散、特异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进入和废物的排出,以及透性酶参与营养物质的主动摄取过程。
  2.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因细菌无线粒体结构,参与细胞氧化呼吸的细胞色素、组成呼吸链的其他酶类及三羧酸循环的一些酶蛋白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因此,细菌细胞膜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在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生物合成 细胞膜含有的多种酶类参与细胞结构(如肽聚糖、磷脂、鞭毛和荚膜等)的合成。其中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转肽酶或转糖基酶),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称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PBP 分子结构改变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
  4. 分泌水解酶和致病性蛋白 细菌的分泌系统是一种贯穿细菌胞膜的特殊结构, 由不同的膜镶嵌蛋白构成。其分泌的物质主要为蛋白质(如蛋白酶、溶血素、毒素等) 和DNA,可分布于细菌表面,或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也可注入宿主细胞内,参与细菌的各种重要生命活动和致病作用。如通过分泌系统,细菌可将某些胞外酶分泌至胞外,消化营养物质,便于自身吸收利用;有些细菌蛋白可分泌到细胞膜外,参与菌毛和鞭毛的生物合成;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菌毒素及毒性酶类,则参与细菌的致病过程。根据细菌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目前确认的有I~以型分泌系统。

(1)中介体(mesosome):细胞膜向内折叠形成,又称拟线粒体(chondroid)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