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的分类

鞭毛(flagella)是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具有鞭毛,少仅1~2根,多者达数百根。鞭毛长5~20μm,直径12~30nm,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珠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并着色后才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有鞭毛的细菌分成4类(图1-11):
①单毛菌(monotrichate),只有一根鞭毛,位于菌体一端,如霍乱弧菌
②双毛菌(amphitrichate),菌体两端各有一根鞭毛,如空肠弯曲菌
③丛毛菌(lophotichate),菌体一端或两端有一丛鞭毛,如铜绿假单胞菌
④周毛菌(peritrichate), 菌体周身遍布许多鞭毛,如伤寒沙门菌

鞭毛的结构

鞭毛由蛋白质亚单位—— 鞭毛的结构 构成,自细胞膜长出,游离于菌细胞外,由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个部分组成,基础小体的远端部分可伸入到胞质内近细胞膜的位置。
各菌种的鞭毛蛋白结构不同,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称为鞭毛(H)抗原

大肠埃希菌鞭毛根部结构模式图.png

鞭毛的功能及其医学意义

  1. 为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鞭毛的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主动、快速游动,如单鞭毛的霍乱弧菌每秒移动可达55wm。周毛菌移动相对较慢,每秒25~30um。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通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2. 有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例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活泼的鞭毛运动穿透小肠黏膜表面覆盖的黏液层,使菌体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致病。
  3. 细菌鉴定和分类:根据细菌能否运动(有无动力),鞭毛的数量、部位和特异的抗原性,可用于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