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属于弯曲菌目、螺杆菌科。目前属内有30多个种,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
幽门螺杆菌(H.pylori),通常在胃内发现,多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的底层。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首次发现了这种细菌。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属于弯曲菌门,弯曲菌纲,弯曲菌目,弯曲菌科,是一类呈逗点状或S 形的革兰阴性细菌,有26个种。广泛分布于动物界,常定居于家禽和野鸟的肠道内。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C. jejuni subsp jejuni)、大肠弯曲菌(C. coli)和胎儿弯曲菌(C. sputorum)等13个种,其中以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最为常见,为动物源性细菌,主要引起人类的胃肠炎和败血症,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
cagA被认是幽门螺杆菌致癌的主要毒力基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无创方法或内镜下胃黏膜活检诊断。
无创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粪便抗原检测。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为基础再加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等。铋剂以果胶铋为主,其他还可选碱式碳酸铋、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
空肠弯曲菌的致病作用与其侵袭力和毒素有关。细菌在小肠上部借鞭毛侵袭运动到达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经菌毛定植于细胞。细菌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细菌裂解释出内毒素,引起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痉挛性腹痛、腹泻、血便或果酱样便,量多;头痛、不适、发热。通常该病自限,病程5~8天。此外,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和反应性关节炎等。
空肠弯曲菌是散发性细菌性胃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